跳到主要內容

資訊如何驗證

人氣: 31406  

網路識讀

主題圖片: 資訊如何驗證

資訊如何驗證

眾所皆知,網路資訊龐大且豐富,存在著對使用者有幫助的資訊,也充斥著各種不當或不正確的資訊,使得網路資訊的可信度備受質疑。要能判斷資訊是否正確,人們往往缺少足夠的知識或是判斷資訊來源的方法,因此經常只靠自己的舊有經驗,來支持資訊的正確性,不過也因為資訊科技的日益進步,每個人都能成為網路資訊的製造者與接收者,所以也開始有了許多方法或策略來幫助網路使用者進行資訊驗證。

 

可信網頁的特徵

通常一個較為可信的網頁,有以下幾項特徵:

  1. 簡單明瞭的網頁畫面
     
  2. 清楚的網站名稱
     
  3. 網頁的網址清楚,沒有多餘的符號
     
  4. 網頁內容或資訊呈現清楚
     
  5. 沒有多餘或閃爍的動畫
     
  6. 沒有錯字或多餘的符號
     
  7. 沒有廣告嫌疑

 

5W思考法

網路資訊或是網頁內容,基本上可以利用5W進行判斷:

Who:這個網頁是誰寫的?他們是否為專家?是否有作者的簡介?

What:這個網站的目的為何?

When:這個網站何時架構的?最近是否有更新?

Where:這個資訊來源為何?可否找到這個網站的出版者或贊助商?

Why:經過上面四個步驟後,只是確定資訊是可信的,網路使用者在這一步驟可確認此資訊內容本身是否是我想要的?資訊內容是否確實對我有用?可否幫助我解決問題?

 

網路資訊評估六步驟

網路資訊通常都是透過網頁的形式呈現,我們也可以透過以下六步驟進行判斷:

  1. 從網域開始:注意網域的單位,.gov為政府單位網站、.edu為教育類網站、.com為商業類網站、.org為法人組織網站。
     
  2. 確認擁有者:從網站的「關於我」(About us)、組織理念(Mission),來查看網站的擁有者,可瞭解發佈網站的目的或動機。
     
  3. 確認作者:在網路上搜尋作者的名字,間接證實這個作者的存在與否和可信度。
     
  4. 資訊的時效:留意網頁底端或標題的資訊發佈時間以及修改時間,要特別注意的是,網站的設計或背景顏色更新,不表示資訊內容也會更新。
     
  5. 確認適宜的範圍:從網站地圖(site map)中可看出這個網站的內容是廣泛或深入,通常該網站會提供內部的搜尋引擎。
     
  6. 評估準確性:留意是否有錯字,以及這個網路資訊是否太過戲劇化,或是有煽動性、不合理或錯誤的描述。

 

資訊驗證五面向

綜合以上幾種資訊驗證的方法與步驟,可以整理出資訊驗證的五個基本面向,包括準確性、權威性、客觀性、涵蓋性以及時效性。

  1. 準確性:網站的內容豐富且正確、網站標題與內容一致。
     
  2. 權威性:網站內的資訊會註明資料來源、聯繫網頁設計者的資訊及網站基本資料。
     
  3. 客觀性:網站內資訊發布的目的客觀且具有價值。
     
  4. 涵蓋性:網站資訊能夠滿足使用者需求、能讓使用者方便搜尋。
     
  5. 時效性:網站所提供的資訊內容是很新穎的、網站的資訊很新且更新迅速。
     

簡言之,雖然提供了資訊驗證的方法與策略,但要如何應用並用的正確且自然,勢必是每一個網路使用者應該學習的一項「技能」,如此才能夠在擁有正確的觀念及態度之後,也能夠在實際行為中表現出來,不讓自己沈溺於資訊海中而抓不到確切的目標。

 

 

相關文章

孩子螢幕裡的世界:觸控螢幕世代(The Touch-Screen Generation)的數位素養議題

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帶給我們多元的資訊與便利的溝通管道,也帶給孩子多元的生活與學習型態。國外學者Prensky 2001年提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一詞,就是在說明這些出生於1980年後(資訊時代)的年輕族群,他們從小與各種資訊科技一起成長,習慣也熟悉各式科技的使用。而養育數位原住民的父母或教育人員,則稱作「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他們可能長大後,或是因為工作,才會接觸到科技 (Prensky, 2001)。因此,數位原住民與數位移民這二個族群在生

認識網路謠言

自古以來,謠言一直是無所不在的。從前謠言多以口耳相傳,散播範圍有限,且會隨著時間逐漸淡化,現今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網路謠言不僅即時快速且大量傳遞、突破時空的限制,也因為可以負載文字、圖像、影片等多媒體,使得網路謠言比起傳統謠言有更完整的訊息說明,也造成了網路謠言的散播情形愈加嚴重。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眼見不一定為憑

生活中的假訊息

焦慮的飛炫阿嬤

返回網路識讀文章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