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路沉迷

網路沉迷

人氣: 28701

日期:106年04月07日

​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何謂網路沉迷

許多人喜歡喝咖啡,但是過量喝咖啡會導致咖啡上癮,有人不喝咖啡就感覺渾身不對勁,使用網路或3C科技產品也會有類似的症狀,一般稱為「網路沉迷」。

                    圖示:網路使用程度分類

  如圖所示,一般人大多可以合理、健康地使用網路與3C科技產品(use),利用各種科技與網路的功能與服務,讓生活更加便利,而且時間控制得宜。可是如果使用網路或科技的時間越拉越長,整天只在網路上活動,忽略了學習、工作等正事,寧願漫無目的地瀏覽網頁,也不願意完成學業工作,或是與原本的朋友漸行漸遠,只願意在網路上跟人聊天,甚至沒有網路可用就會心情起伏不定,進而影響到日常作息,這樣就屬於過度使用(abuse)。當一個人達到過度使用網路的狀況,如果不留心節制自己的網路使用,或是尋求其他的因應方法或協助,就有網路成癮的危機。根據衛生福利部2015年發行的《戰勝網路成癮:給網路族/手機族的完全攻略手冊》提到:「網路成癮(Internetaddiction),泛指過度使用電腦、難以自我控制,導致學業、人際關係、身心健康、家庭互動、工作表現上的負面影響,可能伴有類似藥酒癮『生理性依賴』—『耐受性』、『戒斷症狀』、『無法自我控制』的表現。」這裡提到的「耐受性」是指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容易得到滿足,上網時間的越來越長;「戒斷性」是指使用者不能上網時,會出現各種身心症狀,例如焦慮、暴躁等症狀;「無法自我控制」則是指網路使用者不能克制自己上網的衝動。

  如果以人數多寡來分別,正常使用的人佔多數,然後才是過度使用者,最後是成癮者。如果已經過度使用網路到成癮的地步,就需要專家與醫師的輔助,才能脫離成癮的問題。針對日益嚴重的青少年網路成癮症,亞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已合作開設「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以及「網路成癮門診」,如果發現老師或家長發現孩子已經出現網路沉迷或成癮的狀況,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透過專家與醫師的專業輔助與治療,相信可以讓孩子恢復正常的生活。

網路沉迷的可能原因

  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網路的成癮者,老師與家長應該要多留心孩子的網路使用狀況,在發現他們已經有網路沉迷的可能時,就應該給予適當的提醒與指導。值得注意的是,會發生網路沉迷的原因,主要是網路世界很刺激,在線上遊戲、影音平台與人際互動社群軟體上,有無止境的挑戰與源源不絕的新鮮事發生。

  此外,部分國高中生在現實的人際關係遭遇挫折,與同儕互動有困難,也比較可能會在網路發展虛擬的人際互動,因為在其中他們可以較放心且較大膽與自信地展現自我。

網路沉迷的後果

  過度使用網路與3C科技產品,將使得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作息、課業、與家人的關係、經濟甚至健康都受到不良影響。由於花費太多時間在網路上,可能會忽略跟家人相處互動,也忘記經營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甚至因為日夜都上網,因此睡眠不足,沒有時間唸書,上課又精神不濟,影響學習能力,結果課業表現每況愈下。成績不好、課業壓力大的結果,又可能讓他們逃避,因此轉而陷入網路的世界去,網路沉迷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於是就變成惡性循環。

  另外,長時間上網與使用3C科技產品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學生的健康有許多傷害,例如,體力下降與肥胖都是伴隨長時間上網少運動的症狀。過度使用網路與3C科技產品也會對視力產生傷害,包括近視加深、乾眼症、白內障等病變,長期低頭或維持同個姿勢太久,也會造成駝背、肩膀酸痛、手腕關節發炎等症狀。除此之外,因為一邊低頭上網一邊行走或騎車開車,而造成跌倒、撞傷、車禍等事件更時有所聞,有些人甚至在心理與精神方面會產生現實與虛擬混淆不分的幻覺。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避免與注意之處。

網路沉迷的解決之道

  當孩子花了太多的時間在網路上時,您是否會懷疑網路沉迷的症狀正出現在他/她身上?尤其當您擔憂網路正逐漸取代孩子現實生活中的人際發展時,提供您幾個專家建議的解決辦法。首先家長必須以身作則避免沉迷網路,家長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增加家庭活動與向心力,不要太早將孩子交到網路世界中,這會讓他們少了許多與真實世界互動與體驗的機會。

  家長應該試著帶領孩子擴展他們的人際互動關係,許多社團、戶外活動,都是可以幫助孩子多認識別人的好方法。並且要讓孩子知道,網路並不能完全替代現實中的人際關係,而且家長可以幫助他們發覺自我的生活目標,學習規劃自我的時間,發展多樣性的休閒娛樂,而非將時間完全花費在網路之上。老師更可以從旁協助學生,藉由適當的運動或是康樂活動,讓孩子可以適時地抒解壓力,同時也可以在活動中學習人際互動的有趣之處,而不會沉溺於網路遊戲或是網路交友,如此提供孩子多元化的人際管道以及適當的規劃方式,就能培養孩子們正確的網路使用習慣,同時又可兼顧現實中的人際關係發展。

網路沉迷的判別標準

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經變成「網路沉迷」一族了嗎?只要回答下面八個問題,就可以判斷出你是不是到達「網路沉迷」的標準。

一、你是否一心一意想著網路上的一切(包括:剛剛上網發生的事情、接下來在網路上又會有什麼事發生)?

二、你是否會覺得上網的時間需要一次比一次久,才能滿足上網的需求?

三、你是否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時間,上了網就是停不下來?

四、當你離線或不能上網時,你是否會覺得不安、易怒、沮喪或是暴躁?

五、你在網路上的時間常是否較原來預估的久?

六、你是否曾因為上網使得重要的人際關係、課業或工作陷入困境?

七、你是否曾對家人或醫生隱瞞自己對網路涉入的程度?

八、你是否利用網路來逃避問題或平復煩躁不安的情緒?

  上面這個測量標準是由學者Young(1998)所提出的,如果你的答案有五題或超過五題以上是肯定的,那麼你可能是網路沉迷者囉!雖然這個用來判斷網路沉迷者的標準是過於寬鬆,但卻讓人警覺到「網路沉迷」現象的存在。面對越來越多人有網路沉迷的狀況發生,我們不是要大家「戒除」上網的行為,而是希望大家能做到「合理」、「控制」的上網。網路與3C科技產品可以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但過度使用與沉迷其中,我們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這是身處網路世代的我們所必須注意且事前預防的重要議題與功課。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2015),戰勝網路成癮戰給網路族/手機族的完全攻略手冊。2017年3月17日,取自www.mohw.gov.tw/MOHW_Upload/doc/心理衛生專輯/21戰勝網路成癮.pdf。

Young, K. S. (1998).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 John Wiley & Sons.

返回主題文庫   列印   頁首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另開新視窗) 最後更新: 2023/5/31 | 網站瀏覽人數: 8207061
創用 CC 標誌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另開新視窗) TWCA SSL 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