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中生使用手機上網現況與教師因應策略

江秉叡教師/維多利亞雙語中小學   人氣: 7241  

主題圖片: 國中生使用手機上網現況與教師因應策略

到底智慧型手機有多普遍?

  九月十四日,筆者參加了五月天台中場諾亞方舟演唱會,唱到其中一首歌《星空》前,主唱阿信請現場的聽眾們把手機的閃光燈打開,一起營造出滿場星空的感覺。看到現場的星光點點,也讓我見識到台灣智慧型手機的普遍性。

  現在已經不僅是人手一支手機,而是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如果想要找到一台無上網功能的手機還真不容易。因此,不管是朋友聚餐、等車、出遊時,到處都可以看到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在打卡、拍照、上網。有些家長為了方便與小孩連絡,甚至在孩子小學時就提供手機,而智慧型手機在國中學生中有多普遍呢?根據筆者觀察,筆者任教的私立中學班級中,擁有智慧型手機的學生就佔了六成,且使用行動上網的人數更達其中七成,足見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比例已經越來越高了。

手機何用?我玩我玩我玩玩玩!

  筆者觀察班上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所從事的網路活動,最常見的是玩遊戲、上社群網站、上網、拍照、使用即時通訊軟體(Line、Wechat、Skype、M+…等),尤以玩遊戲(如最近熱門的神魔之塔)所佔的時間最多,其次依序是上facebook、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拍照及上網查詢資料,少有學生會用在學習上(上網查詢課業資料或當字典查詢翻譯)。因此,學生攜帶手機上學,若欠缺有效的管理,將會讓學生在上課期間因為使用手機而分心,甚至影響到學習。畢竟國中生的自制力不佳,只要抓到空檔,學生就會想方設法的違反校規、班規來使用手機。

啊,學校保管我的手機!

  筆者服務的學校是可以申請攜帶手機到校的,但是需要填寫申請表,因此老師會有申請攜帶手機到校的同學名單;若沒填寫申請表,被發現可以直接沒收到學期末再歸還,學生為了自己的手機不要躺在教官的抽屜這麼長的時間,通常都會乖乖地填寫申請表。另外,進到教室後就需要將手機交給導師保管,當然仍有學生會假裝以忘記帶手機而不交出來,筆者通常會相信學生而不去檢查,因筆者服務的學校,身為導師是須隨時坐在班級後面,因此相信學生不敢明目張膽的拿出來使用,因為一旦被查到,手機被沒收後可是要很久才會回到自己身邊;學生為了不讓自己從智慧人士變回普通人,基本上自制力都很好。

我上課,我同時上網!

  但是即使大家都很聽話,還是會遇到非常具有冒險犯難精神的學生,想要測試看看老師的鷹眼是否銳利依舊,筆者就遇過一個班上的學生在科任老師上課時拿出手機來上社群網站,恰巧我也在社群網站上看班上孩子們的最新動態,當時我發現了這位同學在15秒鐘前對學姊的最新動態按了一個讚,於是我往該名學生的方向看過去,看到了該名學生在上課時間當低頭族,想當然爾,這支手機就到了教官抽屜裡躺到學期末了。

手機影響視力?

  其實筆者對於學生攜帶手機並不反對,但是孩子還年輕,過度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都會對視力有所影響,連帶影響他們的課業,因此如何控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以減少科技產品對視力造成的影響,也成為學生們應該學習的功課,畢竟台灣的學生近視的比例實在太高,若放任孩子們使用手機玩遊戲、上網,最後影響的一定是孩子們的視力與體態(例如:長期當低頭族造成脊椎側彎),這些都是家長不樂見也不可忽視的問題,也是教師與家長共同重視的課題。另外,部分學生如果只顧著玩手機.往往會造成作業不寫、熬夜、上課精神不濟等現象,因此如果學生不能有效地分配時間,老師應當適時的介入與家長討論給孩子們一個警惕。

手機用來學習?

  智慧型手機使用得當,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甚至作為學習的工具,例如:學生也常使用智慧型手機將數學問題拍照給我,並與我討論該如何解題,透過智慧型手機不但可以節省電話費,也讓我們師生之間的關係更加的熱絡。學生之間也會透過手機即時通訊軟體互相討論課業,這些都是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無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國中生使用手機上網未必只有壞處,往好的方面思考,它是可以幫助親、師、生之間溝通的工具,也可以當作是學生課業問題詢問、解題的工具,但是學生如果沉溺於使用手機上網、玩遊戲,那就失去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意義了。畢竟智慧型手機應該是幫助人變得更有智慧,而不是讓人失去了智慧。因此教師在因應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應該抱持著開放的態度,但是要能隨時注意他們的使用情形,與家長充分配合,幫助學生更有智慧的使用手機。

相關文章

注意!小心無手機焦慮症(Nomophobia)找上你

  隨著網路通訊與行動裝置等科技的發展與普及,智慧型手機的佔有率與使用率節節攀升。根據2015年7月資策會FIND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台灣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高達73.4%,約1

「滑世代」,你跟上了嗎?

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已經逐漸成為許多人必備的通訊工具,台灣12歲以上的民眾已有超過七成約1,432萬人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處於這樣資訊時代的年輕世代,也已習慣於隨手一滑的生活型態,只要拿出手機或平板電腦用手滑一下,想要的資訊或是與人的互動,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達成,這樣的行動載具使用者也被稱為「滑世代」。

 

返回特刊文章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