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線上課程推廣─講師專訪

ETEACHER 編譯中心   人氣: 5371  

主題圖片: 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線上課程推廣─講師專訪

隨著時代變遷,教師的教學不再局限於只是課本授課講解,更需要注重的是學生的人格素養,尤其是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值人格養成時期。

 

網路的興起,對小朋友們造成莫大的影響,網路使用相關議題更為近年來教育界所關注。然而,學校裡甚少開設正確使用網路的課程,以往的教師們也鮮少有此類充分的教材與專業知識來教導小朋友。教育部於十年前建置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以下簡稱eteacher),規劃資訊素養相關教材及課程,提供教師自我進修平台。近年來,資訊素養議題被更多人所關注,許多教師反映除了單向的教材提供外,希望教育部也能提供雙向的研習互動。因此,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於今年(99年)首次使用線上課程的方式進行網站及資訊素養教育的推廣,並由計畫共同主持人張志銘老師擔任此課程講師,規劃為期八周的線上研習課程,協助老師們獲得專業的網路資訊素養知識,以及教導老師們有效的使用eteacher豐富的教材與教案。

 

張志銘老師認為資訊素養議題日趨重要,開設網路素養實務的課程有其必要性,且可讓教師了解網路素養的重要議題與教學資源使用。並且藉由線上研習讓老師能較彈性且方便的授課,此套網路素養課程是兼具理論概念與實務教學,屏除時空限制,其效用比直接授課更有深度及廣度。另外,線上研習使eteacher豐富的內容能更快速的廣為人知且提高應用程度。

 

教師網路素養線上研習課程主要是設計教學活動與各種作業方式來培養教師網路素養各種議題的認識,以及網路素養教學資源的整理與分享實際上課的教學心得,在八周的課程中,學員也必須保持在線上作議題討論,共同分享心得或給予他人回應,藉以加深學員對網路素養的了解。最後將學員討論的議題整合成為一部網路素養知識寶典,作為推廣網路素養的實務經驗之素材,也期許學成的教師能利用實體教學課程令學生間接受益。

 

網路問題在社會中層出不窮,想當然而為人師表者也希望能幫助學生避免落入網路引發的各種問題中,志銘老師指出,課程中學員較關心的莫過於在學生層面的議題,例如網路安全、網路沉迷、智慧財產權等,或是網路交友與網路霸凌這種新興的議題,而學員也表達透過此次的研習,增加對「網路素養與認知」的了解程度與教學技能,才有能力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路,能在安全、合法下暢行無阻的應用網路進行e學習。超過九成的學員表示喜歡參加這個線上研習課程,他們希望在未來還有更多類似的研習課程讓更多老師有參與的機會。

 

本次線上研習課程中許多學員覺得很可惜的是有名額限制,認為既然是線上授課為何還要限制名額,志銘老師對此說明,由於課程內容也有設計給予學員的作業,如果學員過多作業量很大,批改作業的品質會不佳,另外,當學員在線上討論網路素養議題時,若討論的人數太多易造成討論版的內容過於冗長,再者,倘若沒有名額限制,讓想參加的人皆能參加,到最後一定會有不少的人半途就放棄,志銘老師希望參與本次課程的老師都能好好珍惜及把握,只要日後有機會定期開設課程,其他有興趣的老師亦能參加,因而名額限制是為了提高課程品質的方法。

 

志銘老師注意到在這次報名的老師裡,大部分皆為同一區域的老師一起報名,他認為日後應該要全國平均報名的名額,這樣才不會造成區域性差異。另外發現到本次課程中老師們可能礙於時間關係,大部分的討論皆是非同步的形式,但他希望下次的課程中會採用至少一次的同步討論,因為當下學習,當下討論,才知道學員的了解程度,而且也可以讓學員們互相直接接觸作交流。

有鑒於老師對網路素養課程的需求日漸增加,對志銘老師而言,即使花再多的心力籌辦研習,也是值得的,因為這個課程的意義甚為深遠,加上eteacher教學網站支援充足,日後志銘老師仍會持續推廣教師網路資訊素養課程,未來希望不只是八周的線上課程,還要注入更專業、更深入的課程研習,例如三天兩夜工作坊,培養教師網路素養知識的種子教師,讓課程能更全面性的推廣,最終期望能將青少年的網路素養提升。

 

相關文章

注意!小心無手機焦慮症(Nomophobia)找上你

  隨著網路通訊與行動裝置等科技的發展與普及,智慧型手機的佔有率與使用率節節攀升。根據2015年7月資策會FIND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台灣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高達73.4%,約1

「滑世代」,你跟上了嗎?

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已經逐漸成為許多人必備的通訊工具,台灣12歲以上的民眾已有超過七成約1,432萬人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處於這樣資訊時代的年輕世代,也已習慣於隨手一滑的生活型態,只要拿出手機或平板電腦用手滑一下,想要的資訊或是與人的互動,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達成,這樣的行動載具使用者也被稱為「滑世代」。

 

返回特刊文章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