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於孩子的網路教學所扮演的角色
人物專訪
ETEACHER 編譯中心
人氣: 4375
標 題:家長對於孩子的網路教學所扮演的角色
受訪者:陳崇良 理事長 / 全國家長教育協會
訪問者:eTeacher編者
面對日趨嚴重的網路沉迷問題,全國家長教育協會陳崇良理事長認為:家長應該擔任起教育孩子正確使用網路的主角。現實狀況中,許多家長不是工作太忙就是不知道如何扮演這種角色,有些家長或許認為老師才是教育者,但是在一個班級裡老師如何能完全掌控三十多位小朋友?理事長覺得最根本之道是對家長進行教育,培養家長網路素養的知能,再由家長來扮演教育孩子的主角。畢竟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才是影響孩子最深遠的,更何況多數的小朋友在家中接觸電腦網路的時間較學校多;此外,孩子會過度使用網路很大的原因是他們感到空虛,因此父母應由此方面著手,重視孩子的網路教育問題。
當家長已經有了網路素養的知能後,對於孩子不同時期應給予何種方式的教育,理事長也提出階段性的合宜建議供家長參考,他認為當孩子處於幼兒時期,父母親應主動帶著孩子操作電腦、以瀏覽網路的方式教導孩子,父母親操作給孩子邊看邊學習,屬於育樂性學習。
而孩子進入國小到大約小學五年級以下的年紀,其認知發展處於抽象概念尚未形成的狀態,此時需要家長的陪伴與孩子一起瀏覽網頁,家長也能跟孩子一起尋找合適的網站與遊戲再者此階段的小朋友開始需要上網瀏覽資料來完成功課,此刻正是教育孩子最關鍵的時刻:家長應教導孩子如何上網蒐集資料、如何下載、如何完成作業。如果沒有家長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他們只能自己摸索,很難學習到正確的使用網路方式,因此理事長也強調家長的知能提升是最重要的前提。
等到孩子進入下個階段-小學五年級到國中時期,電腦網路的角色即包含育樂性質與學習知識性質,而且兩者同等重要,家長可以看著孩子使用網路,用輔導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如何用知能去判斷與學習正確的知識。到了高中階段,孩子的自主性變得比較強,與同儕之間關係變緊密,會有許多不同的想法,家長的督促或限制,對孩子而言已經沒有效力,父母只能從旁分享或以討論的方式與孩子互動。
因此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也一直改變,經過這樣十二年的教育過程,孩子會清楚的學習到自主管理,懂得自制能力,才能有效並正確的使用網路。
對現在的家長而言,最重要也是他們最關心的議題為:當我的小孩已經有網路沉迷問題了,我應該要怎麼辦呢?針對此項議題,理事長認為因為孩子都很敏感,若家長強制的動作太大,只會引起孩子的反彈且沒有任何幫助,處理不當甚至會造成親子間關係破裂,反而產生更嚴重的家庭問題,例如逃家。根據過去成功的案例,當孩子已經網路沉迷的時候,家長要用更大的吸引力來讓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興趣的地方,這種轉移的方式是最被孩子接受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防範始終勝於治療,理事長認為把家長教育好才是最大的關鍵。
鑑於這樣的想法,理事長致力於推動全國家長知能成長的講座活動。為了吸引家長的參與,理事長特別注重活動內容及其規格,藉由人數眾多的活動盛事引發群體力量,讓家長們重視這個講座也會較珍惜其內容。藉此講座打動家長的認知,令其有所領悟,同時利用群體的效果讓家長體會:為了孩子而改變是必須的。理事長也鼓勵所有的家長都應該具備這種知能,畢竟網路議題已經是社會化的共同議題,大家都要一起面對的。
舉辦大型講座之後,接下來則是諮詢的工作以及個案輔導,諮詢工作必須以一再而綿密模式,持續提供家長協助,因此它必須是一套非常健全的系統。諮詢人員必須受過專業訓練,可以清楚地了解問題及提供協助方法,加上諮詢人員必備的同理心,才能獲得家長的認同;當他們尋求諮詢並得到確切的幫助之後,會口耳相傳傳遞給其他家長,以紓緩他們苦惱的困境。諮詢只是人員口頭上協助家長,再進一步則是個案了解與輔導,當然這是指當孩子的問題已經趨於嚴重的時候,會針對不同的個案提供個別的協助。
理事長已經在全國各地開設全面性的家長教育講座活動,細心的他認為這是對所有地區的家長的尊重,沒有因為城鄉差距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最後理事長認為講座活動必須持續不能中斷,未來還會繼續舉辦使更多家長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