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書籍封面: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作者: 亞當.奧特 Adam Alter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29日
  

譯者:廖建容

書摘:eliteracy編譯中心

日期:2018-05-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片來源:天下文化

  本書作者亞當‧奧特(Adam Alter)是一名社會心理學博士,他希望透過本書讓讀者認識何謂行為成癮,然後意識到自己是否有成癮行為,並能解決行為成癮所帶來的問題(例如:可採取評估成本與效益、導正有害觀念、介入方法、鼓勵個案思考等方式)。

  現代社會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很容易獲取新知,也容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與目標。然而,原本要讓人們生活更加便捷的網絡卻也使人們不斷追求新的目標,又花時間在頻繁來回地轉換目標上。科技生活充斥著讓人欲罷不能的癮頭,確實值得我們重視。作者試圖提醒我們,當追求目標所花的時間遠多於享受成果的時間,就該思考如何不再被自己設定的目標控制。以上班族為例,收一封新郵件會打斷目前手邊的工作,等處理完郵件後,可能要再花約25分鐘的時間重新進入原先的工作狀況。但人們總是追求效率,希望把收件匣的信件即時處理,以至於時時檢查信箱就使人降低原本可能達成的效率,甚至失去對電子信箱的控制權。實驗顯示,人們不使用電子信箱會覺得與同事失去聯繫,但如果能透過不同的方式使自己與同事保持連結,例如直接走到他人的位置旁邊、以電話直接溝通、甚至是離開辦公室直接面對客戶,這樣的結果反倒提升了工作效率,因為人們專注於正在進行的工作事務,減少了轉移注意力及回到前一項工作狀態的頻率,反而能從精神緊繃的狀態中釋放。

 

  現代人雖無法停止目標的追求,但應覺察是否為追求目標而導致行為成癮的情況,以減少被目標控制的情形。人們之所以不停的追求目標,主要是為了獲得想要的回饋,可能是各式各樣獎賞,例如:金錢、工作成就、滿足好奇心等。而人們等待回饋的過程中,有時會有錯誤的認知,產生自己在進步的成癮感覺。

本書中舉到一個常見的例子,遊戲玩家花三個小時在玩一個免費的遊戲,玩到某關卡時遇上一個強勁的把關魔王,一直破不了關。此時遊戲顯示,只要花費一枚硬幣就能跳過這個瓶頸,人們通常就會在這個時候投入金錢以進到下一關卡。之後遊戲玩家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認輸,為了避免自己損失之前投入的硬幣,又會再次投進新的硬幣。玩家一開始玩遊戲的目標是為了追求樂趣,但是最後持續下去的原因卻變成避免自己不開心。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輕鬆進步的吸引力和造成持續升級的成癮行為成因。

 

  研究顯示小目標能激發更大的潛力,因為以熟練的技巧解決難度適中的挑戰是令人愉悅的體驗。若技能不足卻挑戰高難度目標,體驗到的會是焦慮;若以熟練的技巧去挑戰簡易的目標,則又容易感到倦怠。因此,成癮行為總是伴隨著愉悅心流產生。關於如何停止成癮性和強迫性的行為,作者建議別忽略停止原則,且不要蒙蔽本質動機。舉例而言,有分析指出過勞死的人往往富有自己的事業版圖、收入遠高於生活所需,但這些人卻花了過多的時間在工作之上,他們並非為了餬口而長時間工作(蒙蔽了本質動機),卻為何在面對過度工作時無法停止或改善呢(忽略了停止原則)?

  作者認為成癮的要素有六:目標、回饋、進步、升級、懸念與社會互動。讀者可以慢慢閱讀作者歸納的原則及清晰的舉例,就可從中感受這六種要素正是促使自己某些行為成癮的因素。其中兩個令人感同身受的是要素是「懸念」及「社交性」。生為群聚動物的人們重視社會認同的歸屬感,且總是對於未知結果感到興趣。

就像看影集時,最後幾分的預告片總能讓人們留下對故事發展的懸念,然後心心念念等待這部影集的下次開播時間。而當懸念失去阻礙時,我們就不能小覷這樣的失控狀態。好比現今的影音服務常有自動撥放功能,當該集內容撥放完畢後會自動跳下一集,若無法及時按下停止鍵,下一集就自動開始撥放了,新時代的詞彙「追劇」則因應而生。

  而另一個常見的成癮狀況為網路遊戲成癮,這種狀況非常能體現社交性因素所促使的成癮行為。作者指出多數人沉迷於網路遊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遊戲具有社交性,若無法時時在線上就好像不夠合群、捨棄隊友。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人們能夠建立起與隊友並肩作戰的情誼,但這類情誼不同於現實世界的交友模式,你不需要持續接觸他人目光、不會嗅到另一個人身上的味道,甚至不能即時覺察對方的情緒,是相對狹隘的社交性。線上情誼無法提供許多人際互動,人們如果長期缺少安全且充滿關懷的互動,終將導致無法適應現實社會。由此可見,行為成癮並非沒來由的自然事件,很多時候是經過設計而產生的,我們應了解發生成因並予以解決,以避免成癮行為所帶來的困擾。

  作者在本書最後提供了一些解決行為成癮的建議,若你已感受到自身也有部分的行為成癮徵狀,詳盡地閱讀本書並試試看作者所建議的「重新開始」、「尋找替代品」、「拉開與誘惑的距離」、「降低誘惑的威力」以及「提高改變的動機」等方法,或許有助於改善你的生活習慣,讓你與現代科技社會重新建立一種永續關係。

 

 

 

返回書籍推薦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