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文庫 / ARCHIVES
網路霸凌
人氣: 106642
網際網路來生活上的便利,讓學習與人際溝通更多元化,但是也使得霸凌行為更勝以往。網路霸凌行為與校園傳統霸凌有其相似性,也就是恃強凌弱的行為從傳統的面對面威嚇,變成以網路影片、照片與文字來威脅、譏諷、辱罵他人。因為網路訊息生產便利、傳播快速、流傳廣大,以及發送者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寄送,免除了面對面的對峙壓力,讓霸凌者可以更快速且輕易的傷害他人。
網路霸凌
人氣: 7589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現今的兒童、青少年、大學生、社會人士,甚至是阿公阿嬤大多擁有社群網站(例如Facebook)的帳號。透過社群網站,使用者可彼此溝通、分享資訊;善用科技,也可幫助親子感情的聯繫,例如與遠地念書、工作的親人互動,瞭解近況。但是,身為教育者或家長的我們,仍須留意具有多元與豐富資訊的社群網站,可能也潛伏著攻擊性的訊息或不適當的資訊。
網路霸凌
人氣: 7640
近年來各國皆逐漸意識到校園霸凌的嚴重性,以及對青少年產生的後續負面影響。霸凌行為被定義為一種長期性有意圖的負面行為,並且多伴隨著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使得被欺凌者難以反抗(Olweus, 1995)。工作場所與成人之間也會有霸凌行為產生,不過校園霸凌主要受害者為心靈發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身心傷害較難恢復,也容易造成各種心理疾病,例如憂鬱、厭食、害怕人群等。
網路霸凌
人氣: 6871
校園霸凌的先驅研究者Dan Olweus對於校園霸凌的防範與應對,提出多元整合式的全校式策略(Whole-School Approach),也就是從學生,教師,校方人員與家長各方面多管齊下,提升整體校園學習與學童成長環境的警覺意識,遏止漠視的消極態度。
網路霸凌
人氣: 9531
日本校園霸凌問題(校園いじめ)存在已久,不僅是小說與電影經常深入探討,連漫畫,例如ライフ (LIFE,東立出版)、我不要一個人(尖端出版),與日劇也經常以校園暴力為主題,並引起日本社會的廣泛共鳴與回響。歷年來日本電視劇觸碰到青少年間的校園霸凌議題為數不少,除了改編自漫畫的「人生」(ライフ)以外,還有「人間。失格」,與「我們的教科書」(私たちの教科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