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 NEWS
網路安全
經濟日報/A4版/焦點
記者齊瑞甄、彭慧明╱台北報導
2023/4/20
人氣: 123
為防堵網路上的投資詐騙廣告,金管會與兩大網路平台業者Meta、Google,達成「政府通報、快速下架」共識,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19)日表示,自4月10日至17日止,證券周邊單位通報社群詐騙中,Meta的88件中有39件下架,通報Google共七件,均沒有下架。
網路交易
聯合報/A7版/財經要聞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2023/4/20
人氣: 87
全球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各國國境陸續開放,旅遊娛樂相關消費回溫。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大數據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國人的旅遊娛樂簽帳消費明顯成長,和前年同期相比,航空業簽帳消費成長約五點四倍、旅行社成長約三點二倍,不過,相關的信用卡盜刷通報也增加約一點七倍,網路盜刷交易金額增加尤其明顯。
網路沉迷
聯合報/A5版/話題
記者林宛諭、陳俊智╱連線報導
2023/4/20
人氣: 191
六十歲林姓男子前天向乾媽「阿葉姐」訴苦,禁止十歲雙胞胎兒子玩手機和平板,卻被孩子酒精噴眼;他對教養覺得無力感,留下一萬元就離家出走,「真的活不下去了」。警方輾轉獲報,找到林男租屋處,兩名孩子不太搭理,仍盯著平板與手機,不關心父親失蹤,警方漏夜尋找林男,避免發生憾事。
網路安全
經濟日報/A4版/焦點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2023/4/20
人氣: 103
ChatGPT時代來臨,金管會三管齊下迎戰,一、著手蒐集各國對AI立場與規定,評估AI風險和研議法規調整,並就銀行個資保護控管機制納入金檢,防堵客戶個資外洩,二、關注AI資安風險,一旦有資安缺失將加重資本計提、拉高存保費率等,三、確保弱勢族群受惠金融科技發展。
網路安全
經濟日報/A12版/金融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2023/4/13
人氣: 104
詐騙集團開始滲透數位存款帳戶,金管會發函給各銀行,示警七大項數位存款帳戶異常態樣,包括開戶人以他行存款帳戶線上開新戶者,卻在90天曾變更手機號碼、又或是開戶後短期內更改網銀、金融卡密碼或更改寄卡地址等,各銀行已全面嚴陣以待。
網路交易
經濟日報/C5版/上市櫃公司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2023/4/13
人氣: 58
近來金融投資詐欺案件層出不窮,歹徒詐騙手法技巧也日新月異,最常冒充名人、金融(證券)機構人員、政府機構人員、知名資產管理公司、台電客服人員、電信公司人員等身分,讓受害人卸下心防。與被害人聯繫上之後,取得受害人信任、或用利益誘惑、或利用話術給予被害人壓力,以進行金融詐騙。
網路安全
聯合報/A1版/要聞
記者蕭雅娟、李奕昕╱台北報導
2023/4/13
人氣: 65
詐騙集團猖獗,從謀財走向害命,不僅假投資詐騙五年暴增五倍,國人受騙財損增加六倍,詐團除以利誘人,也有如最近女大生疑似受感情所惑而加入等,詐團控制人頭的手法更由「軟控」變「硬控」,更數度鬧出人命,檢警研判今年假投資恐持續攀升,難保不再發生悲劇。
網路交易
聯合報/A5版/話題
記者張宏業、應翠梅╱台北報導
2023/4/13
人氣: 87
國內詐騙猖獗,行政院成立「打詐國家隊」,但國內詐騙案件量卻已多到取代毒品案,成為案件最多的犯罪類型,幾乎要壓垮司法量能;檢方發現,我國洗錢防制配套不足,加上網路銀行開戶未設限,詐團可輕易轉帳,讓打詐淪為只有績效,沒成效。
網路安全
聯合報/A2版/焦點
記者李奕昕、蕭雅娟、廖炳棋╱台北報導
2023/4/13
人氣: 148
詐團企業化「一條龍」經營,製造各組織及上下游間斷點,檢警追查不易;成員被傳授「教戰守則」脫罪,落網說詞幾乎同一套,即便被定罪入監,詐團再找人替換。金主、主嫌多逍遙法外持續行騙,甚至有時警方逮獲詐團成員回警局時,早有律師先一步抵達準備協助。
網路交易
聯合報/C2版/星話題
記者楊起鳳、李姿瑩、蔣永佑╱台北報導
2023/3/25
人氣: 80
賈永婕成立的「社團法人台灣永婕美少女慈善協會」驚傳淪為詐騙集團的犯案帳戶,導致賈永婕被捲入詐欺及洗錢罪疑雲。幸好在台北地檢署傳喚協會人員了解並釐清金流後,認定協會帳戶是遭到冒用,已將賈永婕不起訴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