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網路識讀
焦點新聞
網路識讀
微軟報告 陸AI仿真人放話 影響美大選
2023.09.09
張文馨
聯合報/A9版/話題
影響美國大選的認知作戰再升級?根據微軟七日報告,由中國大陸控制的社群媒體假帳號,自三月起就模仿美國選民,運用生成式人工智慧(AI)製圖,在網路上散布槍枝暴力等政治敏感議題,並針對特定美國政治人物。微軟表示,中方在網路上的影響力行動已擴及至少四十種語言、逾一億名網友。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徵凶宅試睡員1晚5千 花蓮市殯遭冒名報警
2023.09.02
王燕華
聯合報/B2版/北市宜花要聞
花蓮市公所發現近來有不明人士以假帳號,冒用花蓮市立殯儀館名義,在網路徵才,甚至還有人誠徵「凶宅試睡員」,到宅試睡一晚現領5000元,花蓮市殯立刻查證,發現徵才廣告所留的電話都是空號,已將假訊息一事轉知花蓮縣殯葬商業同業公會,殯葬管理所長陳柏欣向花蓮警分局報案。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AI寫判決將上線 仍由法官作主
2023.09.01
曾健祐、蔣永佑、林孟潔
聯合報/A10版/綜合
法院積案量居高不下,司法院建置AI寫判決系統,預計九月上線,第一階段先製作刑事酒駕、人頭帳戶兩類判決書,原因是這兩類案情單純,只有單一罪名,較無爭議。未來AI會寫出包含主文、刑度、事實、理由、法條等一篇完整判決草稿,有助提升結案效率,至於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及決定量刑等核心事項,仍由法官自行決定。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公務部門可用生成式AI
2023.09.01
鄭媁、歐陽良盈、王燕華
聯合報/A10版/綜合
行政院會昨通過「行政院及所屬機關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草案,開放公務部門使用生成式AI,但限制機密文書須由公務員親自撰寫,不能詢問生成式AI涉及機密業務或個資問題。並定調採「先指引、後立法」模式,讓公部門思考AI風險、累積實務經驗,有助未來AI基本法的立法。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專家:只能參考 民眾:避醫療糾紛
2023.08.22
沈能元、林琮恩、鄒尚謙
聯合報/A5版/生活.文教
學者與專家都認為,醫療不是服務業,不能以Google評分高低,論斷醫院優劣,頂多只能當作參考。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則認為,民眾就醫選擇時應以衛福部醫院評鑑結果為主要指標;但不少民眾卻認為Google評論中若有嚴重醫療糾紛,就會避免前往,當然是一種就醫標準。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屢傳逃兵謠言 金防部提告
2023.08.20
蔡家蓁
聯合報/B2版/新北基隆要聞
金門二膽島26歲伙房兵陳嘉壎3月9日才傳出失聯,後證實人在廈門,隨後7月與前天網路上又陸續出現爆料,繪聲繪影講述「又有逃兵」,讓金防部不堪其擾。昨下午派員到金門地檢署告發,表示不法散布假訊息,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法務部:網路教吸大麻 最高判7年
2023.08.10
李青縈、趙宥寧、王聖藜、侯俐安
聯合報/A6版/生活.文教
本報昨報導學生吸大麻日趨嚴重,引發各界關注,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表示,讀了聯合報的報導,很有感,「政府要拿出態度來面對,不然人民沒辦法接受」,查緝毒品絕不能只著重在查緝最下游的販毒或是用毒品者,要能做好源頭管理,將毒品或原料阻絕於境外,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網紅呼麻帶流行 境外犯罪難罰
2023.08.09
蔣永佑
聯合報/A3版/焦點
去年六月泰國宣布大麻合法化,成為亞洲第一個將大麻移出毒品管制清單的國家。雖然國內近年大麻合法化的聲浪漸增,但法務部從未試圖對大麻鬆綁,以往必須遠赴荷蘭才能嘗試,如今到泰國就能嘗鮮,加上有網紅、遊客不斷上傳體驗呼麻影片,讓年輕人趨之若鶩,也讓醫界憂心傷害逐漸擴大。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軟硬廠商都搶進 生成AI進入熱戰
2023.08.07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
聯合報/A7版/財經要聞
生成式AI已經成為今年科技圈的顯學,從數位平台到硬體產品大廠,Google、Meta、微軟、亞馬遜、蘋果全都投注大量資源研發AI,市場甚至傳言,未來,蘋果也將發展自己的「AppleGPT」,可望讓Siri變得更聰明、更有智慧。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公園有鱷魚出沒 男擺拍模型謊報
2023.08.01
記者張議晨、王昭月、徐如宜╱高雄報導
聯合報/B2版/高屏澎東要聞
高雄市凹子底公園前晚傳出「鱷魚」現蹤,引起恐慌,高市府追查至昨凌晨找到該「鱷魚」、證實是模型,警漏夜追查發現,網路貼鱷魚現蹤的劉男為始作俑者,自導自演「鱷魚出遊記」,市長陳其邁也譴責劉行為不可取,全案警詢後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究辦。
點此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