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焦點新聞  

網路沉迷
青少年次文化 為按讚數犯險
2023.08.19  張曼蘋、張裕珍、余采瀅、簡慧珍  聯合報/A5版/話題 「你看『山道猴子的一生』了嗎?」這部影片近期暴紅,光是下集上架短短五天,瀏覽量已逾三百萬次。學者認為,該影片結合「天時地利人和」,且未有任何說教成分,以輕鬆的語氣描述,閱聽大眾接受度高,也是這個時局下,宣洩情緒的一種投射。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醫師:太早沉迷3C 孩子不獨立
2023.07.05  林琮恩  聯合報/A5版/話題 衛福部立嘉南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孩子上國中才可使用電子產品,但現在大部分國小學童均配戴智慧手表,如果沉溺手遊或頻繁與家長聯繫,恐導致情緒控管、生活自理能力變差。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AI跟你聊心事 要聞變成一首歌
2023.06.29  林奐成、洪欣慈、游昊耘  聯合報/AA3版/世界新聞媒體年會 據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最新報告,全球4成18至24歲年輕人使用抖音,愈來愈少看新聞,傳統媒體如何自救?正在台北舉辦的世界新聞媒體年會,昨有來自北歐、印尼等國的媒體主管分享,如何透過新方式吸引年輕人的眼球,找尋下個世代的產品曙光。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阻兒玩手機 單親爸遭酒精噴眼
2023.04.20  記者林宛諭、陳俊智╱連線報導  聯合報/A5版/話題 六十歲林姓男子前天向乾媽「阿葉姐」訴苦,禁止十歲雙胞胎兒子玩手機和平板,卻被孩子酒精噴眼;他對教養覺得無力感,留下一萬元就離家出走,「真的活不下去了」。警方輾轉獲報,找到林男租屋處,兩名孩子不太搭理,仍盯著平板與手機,不關心父親失蹤,警方漏夜尋找林男,避免發生憾事。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短影音吸睛易上癮 禁無可禁
2023.02.09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聯合報/A6版/文教 抖音近年來掀起短影音浪潮,傳播學者分析,短影音吸睛能力強,學子易成癮、附著效力大,近年政府於公部門禁用抖音,但YouTube、IG都開始導入短影音模式,平台間互通有無,「圍堵了一個抖音,卻還有千千萬萬個平台」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美青少年瘋社群 最愛YouTube
2022.08.31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  經濟日報/A8版/國際 根據華府智庫皮尤(Pew)研究中心最新調查,YouTube仍是美國青少年最愛用的社群平台,以短影音深受年輕人喜愛的TikTok則躍居第二,而Meta旗下臉書(Facebook)的使用率大幅縮水,且長時間上網的青少年比率較七年前翻倍,反映社群媒體市場格局已快速改變。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竹中擬嚴禁手遊 班聯會爭鬆綁碰壁
2022.05.05  記者王駿杰╱新竹報導  聯合報/B2版/桃竹苗要聞 愈來愈多學生出現手遊成癮症狀,新竹高中學務處上周提案修正「學生攜帶行動裝置行動管理要點」,禁止校內使用行動載具玩遊戲,班聯會認為校方以他律取代學生自律是權威象徵,提案希望放寬遭否決,學務處提案將在6月底送校務會議決議。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老師在家遠距 學生在校滑手機
2022.04.20  記者趙宥寧╱台北報導  聯合報/A6版/生活.文教 停課新制亂象多 全國有五七二所學校部分班級或全校因為疫情停課。教團發現,教育部放寬停課標準後,部分學校未暫停實體課,導致確診或被匡列居家隔離的教師在家教學,學生卻要到校上遠距課,教室內沒有師長管理,睡覺、聊天、滑手機等亂象百出。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孩子黏上手機怎麼辦? 從小培養其他興趣
2021.12.22  記者許政榆╱台北報導  聯合報/D4版/健康 父母的壓力程度,與孩子使用螢幕時間長度有關。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兒童使用螢幕的時間增三倍,從每日2小時增加到6小時,尤其壓力較高的父母,孩子使用螢幕時間也比較長。專家建議,邁入後疫情時代,父母可培養孩子興趣,透過覺察壓力現況、創造親子共處時間、規畫螢幕使用同時可做的身體活動等3個步驟,促進身心健康。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宅家4準則檢視 是否網路成癮
2021.06.21  陳斯穎╱新竹報導  聯合報/B2版/中部要聞 全台停課超過1個月,學生在家線上學習,休息時可能還要玩社群和手遊,家長難免擔憂子女網路過度使用;醫師提醒,被網路吸引原因,青少男以「手機遊戲成癮」占大宗,青少女「網路關係成癮」最多,竹縣衛生局提供戒斷症狀等4個準則,供家長判斷是否已成癮。

點此觀看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