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父母小心! 被嫌關心太煩 已讀不回 變身風紀股長 被封鎖了


聯合晚報/A4版/焦點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年5月7日   人氣: 3393  

禮儀規範

為了解孩子交友、掌握孩子動態,不少父母主動加孩子臉書,但多數孩子最受不了父母當網路「風紀股長」,什麼發文內容都要評論,甚至諄諄告誡不要發;有人乾脆不加父母為好友,因為加了,更改「感情狀態」時就會有顧忌,甚至還有父母被子女封鎖。

台北市一名嚴姓媽媽則表示,看孩子臉書,只是想了解孩子的交友狀況,但自己從來不敢亂留言,或是拿臉書內容來「關心」小孩,但前幾天被念高中的兒子「封鎖」了,兒子告訴她「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嚴媽媽說,被兒子被封鎖後,感覺「好像很久沒看到他了」,她也會用LINE和孩子連繫,但萬一孩子「已讀不回」,自己會很惱火。

成大學生會長林大為說,自己有加媽媽為臉書好友,但最受不了每次發文後,媽媽就來念說:「不要亂發亂說話,你這個以後都會留記錄,不要什麼都要打出來讓人家知道」;但他認為,自己當下就是想要分享,感覺父母很像風紀股長,透過臉書監控言行。

交大洪姓學生也說,不喜歡媽媽去亂按自己朋友的讚,還有每次在臉書看到PO文都要來問一下,有時候只是一時的情緒而已,沒那麼嚴重。

淡江大學日文系學生林家祺表示,不會想加父母臉書好友,「感覺很麻煩,且感情狀態要是改來改去,一定會一直被問。」

台北大學楊姓學生則說,不排斥媽媽加他的臉書,也不會擔心媽媽透過臉書來監控他,因為自己平常會用LINE和媽媽溝通,今年母親節因要打工,就會用LINE祝福媽媽。

 

相關文章

網路禮儀規範

二十世紀末網際網路興起,改變了人類的溝通與傳播方式。它的特色及便利性為生活帶來諸多好處,卻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但,歸根究柢,它不過是一種工具,造成這些正面或負面影響的是敲鍵盤、點擊滑鼠的使用者。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高科技野蠻人」,在踏上資訊高速公路、猛敲鍵盤之際,實有停下來檢視自己的網路素養及網路禮儀之必要。培養適當的網路使用習慣,並善用網路的優點,避免或降低其帶來的負面衝擊。

 

相關影片


有那麼嚴重嗎?

馬上紅王國

【微電影:70分女孩】
ep1:我想成為100分的老師

封鎖棠棠

返回禮儀規範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