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路謠傳「送肉粽」 傷心家屬要提告


聯合報/B3版/彰化新聞
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
2015年7月29日   人氣: 4116  

網路識讀

網路近日流傳一則彰化縣「送肉粽」的訊息,提醒生人勿近,內容指彰化市一名上吊身亡男子上星期「送肉粽」不成,今天要再送一次。家屬對於不實傳言相當生氣,擬要提告。

「送肉粽」原是鹿港沿海地區才有的習俗,意指可將上吊尋短之人的煞氣送到海邊,常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最近到處轉貼的訊息指出,「7月29日星期三泰和路清心旁邊要送肉粽,上星期四沒送走靈還在,要再送一次,上次送的那個法師死了,旁邊兩個助理現在還住在醫院的加護病房,星期三晚上不要出去!」。

被指過世的72歲法師林昭雄昨天出面澄清,表示自己活得好好的,懷疑是同業放出假消息,讓他不堪其擾。

消息一出讓泰和里派出所一帶的民眾恐慌,陸續打電話詢問泰和派出所「送肉粽」路線,擔心補習夜歸的孩子遇到煞氣。泰和派出所長柯福來說,經查證29日「沒送肉粽」,往生男子的家屬接獲這樣的訊息相當氣憤,目前報警準備控告亂po文的網友。

無獨有偶,彰化市大竹派出所13日也發現一則假借員警名義散播的謠言,當天派出所緊急發聲明否認「晚上(13日)十點之後大竹彰興路送肉粽,有相關宗教禁忌勿前往,路線桂圓蛋糕旁到彰興路」訊息。

大竹派出所長謝文昇說,避免人心惶惶,即使派出所知道轄區有人「送肉粽」也不會主動告知居民。網路散佈謠言恐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當事人也可提告妨害名譽等。但假消息難查到第一筆發文者,只能呼籲民眾不要將來歷不明的訊息隨意轉發,讓家屬遭受二度傷害。

聯合報提醒您:珍惜生命 自殺防治專線0800788995

 

相關文章

孩子螢幕裡的世界:觸控螢幕世代(The Touch-Screen Generation)的數位素養議題

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帶給我們多元的資訊與便利的溝通管道,也帶給孩子多元的生活與學習型態。國外學者Prensky 2001年提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一詞,就是在說明這些出生於1980年後(資訊時代)的年輕族群,他們從小與各種資訊科技一起成長,習慣也熟悉各式科技的使用。而養育數位原住民的父母或教育人員,則稱作「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他們可能長大後,或是因為工作,才會接觸到科技 (Prensky, 2001)。因此,數位原住民與數位移民這二個族群在生

認識網路謠言

自古以來,謠言一直是無所不在的。從前謠言多以口耳相傳,散播範圍有限,且會隨著時間逐漸淡化,現今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網路謠言不僅即時快速且大量傳遞、突破時空的限制,也因為可以負載文字、圖像、影片等多媒體,使得網路謠言比起傳統謠言有更完整的訊息說明,也造成了網路謠言的散播情形愈加嚴重。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眼見不一定為憑

生活中的假訊息

焦慮的飛炫阿嬤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