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被霸凌 找臉書,啟動檢舉機制 發起尊重運動


聯合報/R04版/好讀周報影響力
文╱記者馮靖惠
2015年9月28日   人氣: 5226  

網路霸凌

源頭終止霸凌 臉書跳出來!

在臉書上遭霸凌,可向臉書求助。網路霸凌問題愈來愈嚴重,在台有1600萬用戶的臉書本月跳出來,發起「發文分享,尊重你我」運動,要臉友們po文前先想想,從源頭終止霸凌,被霸凌者也可向臉書檢舉。

霸凌防治工具 本月起上線!

「兒福聯盟」、「張老師」、「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婦女救援基金會」新成立的網路霸凌防治工具也在本月正式上線,志工們將在線上提供專業的諮詢與陪伴。

臉書這回特別邀請知名插畫家Duncan與Nikumon創作,繪製指南及社群媒體宣傳,內容包括「想想再分享」(Think Before You Share),及「如何協助需要幫忙的朋友」(Help A Friend in Need),也請藝人陳建州(黑人)與范瑋琪宣導。

「Don't be mean behind the screen!」范瑋琪說,在現實生活和虛擬網路世界,都不應輕易傷害別人,她建議臉友從小學習尊重每個個體,鼓勵正面能量傳遞。

陳建州則說,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po文來改變世界,但重點是選擇當哪一種人?是每天攻擊、批評、謾罵看不順眼的人事物?還是po些鼓勵、讚美、激勵人心、帶給周遭環境溫暖的正面訊息?

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李麗芬說,去年web885網路諮詢熱線接獲的諮詢中,網路霸凌高居第2位,其中受害者1/5是18歲以下的兒少。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張書森副執行長說,人們若受困於自殺幽谷,人際網絡至關重要,支持他人、伸出援手,就可能防止憾事發生,在臉書與其他網路平台上注意這些跡象,就能支持與協助你所關心的朋友。

與好友談霸凌 認真就輸了?

國中生小傑說,他曾在臉書上被霸凌,但就是默默忍受,不敢向父母求助,也不知臉書有檢舉機制,但就算知道,他也怕檢舉會讓狀況越來越糟。小傑說,他曾跟好朋友說自己被霸凌的事,但好友只回他一句:「在網路世界,認真就輸了!」難道什麼都不能做嗎?令他很無奈。

長輩不熟網路 想幫幫不上?

師長們因跟網路「不熟」,往往也幫不上忙。「我們這些長輩是網路弱勢族群!」陳姓家長說,她的孩子讀國二,每次看到孩子在臉書上貼文分享心情,都很想一窺究竟;但向孩子發出交友邀請後,卻頻頻遭拒。現在網路霸凌頻傳,她很擔心孩子被霸凌或霸凌別人。

霸凌非你的錯 請務必求救!

臉書表示,不管是自己、朋友遭霸凌或遭人指控霸凌別人,都可以求助。「被霸凌不是你的錯,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請務必向自己信任的人尋求協助,以度過難關。

除善用臉書求助機制,還可向兒福聯盟聯盟剛上線的網站www.nobully580.com求助,點選網站之右上角「我想要聊聊」的按鈕,就會連結到志工上線的網頁,進入聊天室。

不要以霸制霸 可能傷更重!

但臉書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試圖報復霸凌自己的人,這只會讓霸凌惡性循環下去,還可能讓自己受傷。

●被霸凌怎向臉書求助?

1.記下遭霸凌內容所在網址,或擷取冒犯性貼文、相片或與霸凌者對話的螢幕截圖,向臉書檢舉。

2.經審查若確實違反守則,臉書會將其移除,也會對檢舉嚴格保密,張貼內容的用戶不會知道被誰檢舉。

3.也可請求臉書協助聯絡貼文者。

●被霸凌如何自力救助?

1.將對方從朋友名單中移除,動態消息中就不會出現貼文。

2.封鎖,對方就無法跟你對話或查看你的個人檔案。

●如何跟霸凌者談談?

1.語言簡單、直接,保持冷靜與堅定:

「嗨,這個留言並不好笑。可以請你把它撤掉嗎?」

2.讓霸凌者了解自己的感受:

「這則貼文╱相片讓我覺得不舒服。我想你也不希望這種東西出現在自己的動態時報上吧。請撤下並刪除。」

怎麼做 注意這10點 分享之前多想想

1.最高準則:切記!你不想分享的用戶,很可能也會看到你分享的資訊。

2.情緒激動不適合分享。像特別生氣、興奮或悲傷時,別因一時衝動而分享會讓自己後悔的內容。

3.捫心自問:我想以這樣的形象示人嗎?別人是否會利用這些內容來傷害我?別人將此訊息與他人分享,我是否會因此懊惱?如果我分享此訊息,最壞的情況會是什麼?

4.密碼不應告知他人。

5.分享與男女朋友、曖昧對象的裸照或性感照來展現愛與信任,但「感情可能來去如風,影像卻可能長久保存」。

6.觀看影像的檢視者可用拍照、螢幕截圖或其他不正當手段,擷取並保存你以為會被刪除的圖像或影片。

7.分享包含他人在內的相片或影片時,在標註、轉貼或轉寄他人前,先徵詢影中人的意見。

8.不小心分享了應該保密的內容,首先請收到內容的人不要傳出去,若有人發布了你所傳送的內容,可先請對方移除。

9.如果你被標註的相片讓你感到不悅,很多相片分享和社交網絡網站都能移除相片標籤。

10.可在臉書隱私設定中,選擇先查閱你被標註在內的貼文,再決定是否要張貼到你的動態時報。

有警訊 這6類貼文 你朋友在喊SOS

1.提到感覺孤獨、絕望、孤立、無助或自覺是他人的累贅:

「我感覺自己好像掉入無底的黑洞」

「我想就這麼一直躺著……」

「我一事無成」

2.出現不符平時作風的易怒與敵意:

「我恨所有人」

「這世界爛透了」

3.表現出衝動行為:像駕車魯莽、行為重大改變,尤其是突然增加藥物的濫用或過度的冒險行為。

4.失眠貼文:

「現在是凌晨3點,我又睡不著了」

5.不再從事日常活動:

「又翹掉化學實驗,我真是廢物」

「度過無所事事的一天」

6.重複使用負面的表情符號。

很危險 有這種留言 小心朋友走絕路

1.談到自殺或想尋死:

「我想要擺脫一切」

「沒有我,大家都會過得很好」

「沒有活下去的理由」

2.激烈又迫切的絕望情緒,或是感到強烈的內疚或羞恥、感覺陷入困境:

「我再也受不了這種痛了」

「無處可逃」

「很抱歉給大家添這麼多麻煩」

3.表現出憤怒情緒或設法報復:

「我會讓你看看我的能耐」

「她會後悔的」

4.與他人道別、贈與個人財產:

「我會想念你們的」

「不必再為我擔心了」

5.讚揚或美化死亡,或是將死亡視為英勇之舉:「死亡是一種美」。

6.詢問在哪╱如何獲得可能致命的各種方法,例如取得藥物或武器的方式。

這樣做 認真傾聽不批評 回應不要用表情

●心態上

1.首先要認真傾聽,不做任何批評、假設或干擾,讓朋友知道你相信並認真看待他們陳述的事情。

2.要瞭解自身極限,別讓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提供協助的最佳方法就是幫忙朋友聯絡心理輔導專家,不要怕難為情或擔心會冒犯到朋友或惹朋友不高興。

●回應上:

1.用字遣詞最好簡潔有力,簡單明瞭。

2.不要用「讚」或表情符號回覆,因為朋友可能會誤解這些回應。

●表達關心如何起頭?

1.「發現你說……,讓我很擔心。」具體說明你注意到的狀況。

2.「你想聊一聊嗎?」

3.「有什麼事我可以幫忙的?」

4.如果對方拒絕,可改成說:

「如果你不想告訴我也沒關係,重要的是你必須找個人聊聊。」

●如果沒用該怎麼辦?

主動協助朋友聯繫學校諮詢機構或健康中心、牧師、學務長,或是其他心理健康服務機構。

●可以求助的機構

1.生命線1995

2.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

3.告知臉書可能有自殺傾向的用戶

4.若已透露明確自殺威脅,立刻撥110。

●切記!再切記!

發現某人可能急需幫助或面臨自殺風險的警示跡象,雖然很難知道是否在誇大其事、說風涼話或認真表達情緒,但當某人放話要結束生命時,我們都應認真對待。

 

相關文章

數位性別暴力

現實世界中充斥許多性別衝突、性別歧視、性別暴力,甚至是性犯罪,而現今網路帶來的資訊便利與匿名虛擬特性,使得這些性別問題成為網路世界下極富爭議的戰場之一。人們在瀏覽網路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必須隨時注意那些隱藏的惡意與陷阱,有時一不注意,自身也會成為那些霸凌和犯罪的共犯。

孩子,網路世界有我陪你!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現今的兒童、青少年、大學生、社會人士,甚至是阿公阿嬤大多擁有社群網站(例如Facebook)的帳號。透過社群網站,使用者可彼此溝通、分享資訊;善用科技,也可幫助親子感情的聯繫,例如與遠地念書、工作的親人互動,瞭解近況。但是,身為教育者或家長的我們,仍須留意具有多元與豐富資訊的社群網站,可能也潛伏著攻擊性的訊息或不適當的資訊(劉開元,2012)。

相關影片


刪除不了的是回憶

我看你,你看他,他看她

湖中女神的困擾

消失的Delete

返回網路霸凌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