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打開連結→檔案被打包加密
電腦被病毒「綁票」 不付贖金資料全毀


聯合報/A11版/社會
記者胡瑋芳╱雲林縣報導
2015年11月11日   人氣: 4155  

網路安全

雲林電腦業者發現近月有上百人的電腦被「綁票病毒」入侵,圖片、文字與影音檔全被鎖死,再以對話框要求匯三百美金到國外帳戶才解鎖,受害人罵聲連連,痛批「綁匪」太可惡。

雲林縣電腦公會理事長黃州町說,勒索軟體CryptoLocker利用電子郵件廣泛寄送,收信人若打開連結就可能中毐,電腦檔案會被「打包」加密,要求付款,形同綁票勒索。

八位數密碼有太多組合,可能要運算一至二年才能解開。黃州町建議民眾備份電腦資料,安裝防毒軟體,不要下載不明軟體,以免受害;因為一旦被綁票病毒入侵,解決方式只有重灌電腦,資料全沒了。

「哇,慘了!」石化廠張姓員工的筆電中毒,送到黃州町經營的資訊社維修,黃發現是勒索軟體中毒,電腦硬碟要重灌才能使用。由於公司資料和家庭出遊照片在筆電裡,張懊惱不已。

勒索軟體「作案」模式是侵入民眾電腦後,會搜索電腦重要檔案「打包」,再用「RSA-2048公鑰」加密,解密鑰匙儲存在網路不知名伺服器,讓人難以解密。

病毒軟體初期向受害人勒索一百美金,可能有人付款,散播者食髓知味,近期把勒索金額提高到三百美金。受害人若未在指定時間交付贖金,伺服器就會把密鑰刪除,恐永遠無解。據了解,已有多所學校或機關發出警訊,提醒相關人士防範中毒。

救國團電腦老師沈浩宇指出,勒索軟體中毒最快的處理方式是重灌硬碟,資料無法保存。建議民眾要把電腦重要資料備份在外接型硬碟,確保資訊安全。

 

相關文章

網路資訊安全

當網際網路成為資訊大量流通管道,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網路上,由於流通廣泛、速度迅疾,因此資訊的正確性、合宜性、私密性都是使用者不安的來源,主要可以分為「網路謠言的散佈」、「垃圾郵件的傳散」,近日益發熱門的「網路交易」也容易衍生「網路個人隱私」是否有保障的問題。

網路通訊安全

隨著網路的普及,電腦犯罪的手法日漸翻新,也逐漸普遍且複雜化,使資訊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威脅。資訊安全顧及的是使資訊資產不受到有意或無意地洩漏、破壞、假造,以及未經授權的獲取、使用、修改。然而不管是機關團體的整體資訊安全,或是個人使用上的安全顧慮,通常都是在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因此瞭解並培養良好的使用習慣是很重要的。

相關影片


驚爆危機

凱凱國王的新衣

【微電影:70分女孩】
ep3:70分的過去,沒有秘密

我買了什麼?

返回網路安全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