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電商洩個資 近1年僅罰3家


聯合報/A2版/焦點
記者李奕昕╱台北報導
2023年5月17日   人氣: 1352  

網路隱私

詐騙集團假冒電商致電買家,以「解除分期付款」手法誘使操作ATM或銀行轉帳,今年一到四月已騙走二億多元,刑事局函送過去一年疑個資外洩業者一○四家,僅三家被主管機關依個人資料保護法裁罰,官警認為相關單位裁罰牛步,對罔顧資安的業者欠缺約束。

 

刑事局統計,去年發生五○八四件解除分期付款詐騙案,民眾財損七點六億元,今年持續上升,一至四月已發生一七三七件、財損二點一億元,主要原因都是電商個資外洩。

 

一六五反詐騙專線統計民眾通報,誠品書局去年發生八二三件,高居賣場第四名,僅次博客來書店三七七三件、旋轉拍賣一七六四件及蝦皮購物九三一件;今年第一季,蝦皮七八一件、鞋全家福四二六件及旋轉三五九件最多。

 

刑事局整理出單月超過十件詐騙的業者,去年六月迄今函送一○四家,但目前僅三家挨罰。科技偵查官警說,電商不夠重視資安、不願花錢投資,主管機關應加速裁罰,督促防堵資安漏洞。

 

相關文章

誰正在看著你? 網路世代的個資與隱私

現今的世界有著各式的網路服務、社群平台、應用程式,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臨,你在上網的時候是否曾想過: 誰正在看著你?誰可以看到你瀏覽過什麼網頁?點擊過什麼連結?為什麼你才剛搜尋完一個商品名稱,其他網頁就推播給你相關的廣告? 也許你覺得你的個人資料沒什麼,但你是否有想過這些資料可以用來做什麼?別人拿到你的個人資料會對你造成什麼影響?

社群網站上的隱私重要性

現代人在社群網站上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在社群網站上秀出自我,但是如果沒有妥善做好隱私方面的設定的話,這些公佈在社群網站上的資訊與內容,可能會成為跟蹤騷擾或網路霸凌的禍端。除此之外,即時通訊軟體幾乎都是親友間的聯絡,如果在即時通訊平台上進行詐騙,取信程度和成功率都更高,不可不小心。

相關影片


資料保護小叮嚀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變身情人
 

返回網路隱私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