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公園有鱷魚出沒 男擺拍模型謊報


聯合報/B2版/高屏澎東要聞
記者張議晨、王昭月、徐如宜╱高雄報導
2023年8月1日   人氣: 1625  

網路識讀

高雄市凹子底公園前晚傳出「鱷魚」現蹤,引起恐慌,高市府追查至昨凌晨找到該「鱷魚」、證實是模型,警漏夜追查發現,網路貼鱷魚現蹤的劉男為始作俑者,自導自演「鱷魚出遊記」,市長陳其邁也譴責劉行為不可取,全案警詢後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究辦。

 

陳其邁表示,凹子底公園散步民眾非常多,用這種假訊息散布謠言,「假仙假觸(閩南語:假惺惺)」真的很不好,要譴責!

 

劉男上月29日晚在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貼出一張鱷魚在石頭上張嘴照片,引發地方憂心,里長還通報動保、公園管理單位派員到場捕捉,但未發現鱷魚。管理單位不敢輕心,連2日巡邏公園生態滯洪池周遭都未發現鱷魚蹤跡。

 

劉見鱷魚事件愈鬧愈大,昨凌晨連絡消防局稱找到「鱷魚」,經比對確認該鱷魚模型就是網路的鱷魚,證實鱷魚為假;但警方調查後懷疑劉是貼文者,經取得劉手機,發現他多次搜尋「凹仔底公園、鱷魚」等關鍵字,手機還有上傳所拍照片及蝦皮購買鱷魚紀錄。

 

劉男見自導自演戲碼遭拆穿,坦承因好玩惡作劇,網購1840元買鱷魚模型,上月29日晚7時許,趁颱風過境後將鱷魚模型放在凹仔底森林公園池畔,拍照後上傳社團,事後見媒體報導、擔心害怕,才扮演路人自稱找到鱷魚模型。全案警詢後,劉男將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散佈謠言」罪函送法辦,可處3日以下拘留或3萬元以下罰鍰。

 

相關文章

孩子螢幕裡的世界:觸控螢幕世代(The Touch-Screen Generation)的數位素養議題

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帶給我們多元的資訊與便利的溝通管道,也帶給孩子多元的生活與學習型態。國外學者Prensky 2001年提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一詞,就是在說明這些出生於1980年後(資訊時代)的年輕族群,他們從小與各種資訊科技一起成長,習慣也熟悉各式科技的使用。而養育數位原住民的父母或教育人員,則稱作「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他們可能長大後,或是因為工作,才會接觸到科技 (Prensky, 2001)。因此,數位原住民與數位移民這二個族群在生

認識網路謠言

自古以來,謠言一直是無所不在的。從前謠言多以口耳相傳,散播範圍有限,且會隨著時間逐漸淡化,現今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網路謠言不僅即時快速且大量傳遞、突破時空的限制,也因為可以負載文字、圖像、影片等多媒體,使得網路謠言比起傳統謠言有更完整的訊息說明,也造成了網路謠言的散播情形愈加嚴重。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有圖有真相?

去看奇珍異獸

天啊! 這不是我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