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法務部:網路教吸大麻 最高判7年


聯合報/A6版/生活.文教
李青縈、趙宥寧、王聖藜、侯俐安
2023年8月10日   人氣: 1171  

網路識讀

【記者李青縈、趙宥寧、王聖藜、侯俐安╱台北報導】

本報昨報導學生吸大麻日趨嚴重,引發各界關注,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表示,讀了聯合報的報導,很有感,「政府要拿出態度來面對,不然人民沒辦法接受」,查緝毒品絕不能只著重在查緝最下游的販毒或是用毒品者,要能做好源頭管理,將毒品或原料阻絕於境外,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法務部表示,行為人在網路上教導他人施用大麻,或散布「大麻無害論」而引誘他人施用大麻,可能構成引誘他人施用第二級毒品罪,最高可處七年有期徒刑,且無論犯罪地在境內或境外,都是我國刑法效力所及的範圍,司法機關均得以追訴、究辦。如果有以身試法者,必依法從嚴從速偵辦。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表示,大麻為第二級管制藥品,亦為第二級毒品,根據國內醫療院所通報大麻使用人次,過去五年來,十八歲(含)以下族群有十三人次通報。

 

鄭淑心說,為減輕毒癮個案成癮治療費用,衛福部補助未成年人治療每年補助四萬元。但資料顯示,今年僅有一人申請補助。

 

 

相關文章

孩子螢幕裡的世界:觸控螢幕世代(The Touch-Screen Generation)的數位素養議題

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帶給我們多元的資訊與便利的溝通管道,也帶給孩子多元的生活與學習型態。國外學者Prensky 2001年提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一詞,就是在說明這些出生於1980年後(資訊時代)的年輕族群,他們從小與各種資訊科技一起成長,習慣也熟悉各式科技的使用。而養育數位原住民的父母或教育人員,則稱作「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他們可能長大後,或是因為工作,才會接觸到科技 (Prensky, 2001)。因此,數位原住民與數位移民這二個族群在生

認識網路謠言

自古以來,謠言一直是無所不在的。從前謠言多以口耳相傳,散播範圍有限,且會隨著時間逐漸淡化,現今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網路謠言不僅即時快速且大量傳遞、突破時空的限制,也因為可以負載文字、圖像、影片等多媒體,使得網路謠言比起傳統謠言有更完整的訊息說明,也造成了網路謠言的散播情形愈加嚴重。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眼見不一定為憑

生活中的假訊息

焦慮的飛炫阿嬤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