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企業怕洩密 管制使用生成式AI


聯合報/A3版/焦點
馬瑞璿
2023年8月14日   人氣: 1310  

網路安全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

AI蓬勃發展,各行各業陸續運用AI來優化作業及產品創新,不過因採行的深度、廣度各有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不同,許多企業已率先制定內部使用規範,除了國際知名企業高盛、蘋果、三星禁用ChatGPT,國內佳世達、工研院等單位也在今年三、四月間公布生成式AI使用規範,避免資安漏洞及營業祕密外洩。

 

產業人士舉例,企業進行內部策略制定、新品研發、行銷規畫時,原則上都有自己的核心邏輯、設計骨幹,但現在部分企業已會使用「生成式AI」幫這些計畫骨幹長出肉來。

 

大家熟悉的ChatGPT去年底推出後紅透半邊天,不僅學生拿它寫論文,部分員工都會拿它來寫程式、準備企劃資料。有些員工利用ChatGPT輔助工作,不小心將公司內部機密洩露出去,三星就是其中一例。

 

三星員工四月初不小心將公司內部原始碼上傳至ChatGPT,讓三星五月一日發出內部備忘錄,要求員工不得在公司電腦、平板、手機、內部網路使用生成式AI系統,在個人裝置使用ChatGPT等工具的員工,也不得將公司內部資訊或可能揭露三星智慧財產權的個人資料上傳,違規者恐被開除。

 

蘋果則是擔心生成式AI工具恐將有洩露機密風險,早早限制員工使用ChatGPT和其他外部AI工具以保護公司營業祕密。

 

早在三星要求之前,台灣不少企業就已經開始制定內部規範,有些企業嚴格禁用ChatGPT,有些企業雖開放員工使用ChatGPT,但要求員工不能在ChatGPT上提供個人或者財務訊息,同時也不應向ChatGPT披露任何商業秘密或任何其他公司機密或特殊資訊,僅能輸入公開資訊。

 

產業人士表示,交給AI的風險就是你不知道會不會踩到智慧財產權的紅線;舉例來說,之前有人討論Midjourney出來的畫作所有權歸誰?這塊都還無法說得清,因此業界目前還是由「人」做最後把關,避免踩到法律紅線,業界普遍希望政府能推出相關法令,讓業界發展AI時有所遵循。

 

相關文章

老師,您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

在教室裡,聊不完的話題,回家在LINE上繼續;到餐廳吃飯、去旅遊,甚至看個牙醫,也要打卡、拍照與發限時動態,這些都是學生平日的生活,看似平常,但如果有天學生或家長問你(老師)有LINE嗎?你要怎麼回答?又或者,學生要求加入你的LINE或Instagram,你要不要同意?

網路資訊安全

當網際網路成為資訊大量流通管道,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網路上,由於流通廣泛、速度迅疾,因此資訊的正確性、合宜性、私密性都是使用者不安的來源,主要可以分為「網路謠言的散佈」、「垃圾郵件的傳散」,近日益發熱門的「網路交易」也容易衍生「網路個人隱私」是否有保障的問題。

相關影片


驚爆危機

凱凱國王的新衣

【微電影:70分女孩】
ep3:70分的過去,沒有秘密

我買了什麼?

返回網路安全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