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AI 各國競相立法
聯合報/A1版/要聞
周辰陽、梁采蘩
2023年8月14日
人氣: 1221
法律與著作權
【編譯周辰陽、梁采蘩╱綜合報導】
聊天機器人ChatGPT去年底問世,開啟生成式人工智慧(AI)新時代,但各國也擔心AI被用於邪惡目的,對人類產生後遺症。加拿大去年提出相關草案,目前進行二讀;歐洲議會六月中旬批准「歐盟人工智慧法案」,估計二○二六年生效;中國大陸七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於明日生效施行,成為第一個完成立法並實施的國家。
不過,不同於西方國家對個資、智財權多有著墨,大陸的法案側重人工智慧不得顛覆政權、危害國家安全,強調人工智慧也要走社會主義路線。
我行政院雖曾公開表示將在九月推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但因AI技術發展太快、應用領域太廣,立法時程延宕。
美國總統拜登 與科技業領袖商討
美國國會雖剛開始討論相關議題,但拜登總統七月底在白宮與科技業界領袖開會,與會的亞馬遜、Anthropic、谷歌、Inflection、Meta、微軟和OpenAI等科技業領袖承諾採取自我監管防護措施,致力防止AI被用來進行網路攻擊或詐欺,未來AI三項必須的基本原則是安全、可靠、信任,同意開發浮水印系統等「健全的技術機制」,確保使用者知道內容來自AI而不是出自人類;官員表示,拜登已在擬定一項關於AI安全的行政命令。
歐洲議會在六月中旬以壓倒性多數批准的「歐盟人工智慧法案」是套全面性包裹法案,目的在保護消費者免於潛在危險,採取「以風險為基礎的管理手段」,禁止被視為「無法接受」的工具,例如允許執法機關利用數據分析預測犯罪行為的系統,也會對「高風險」技術推新限制,像可影響選舉的工具或建議民眾在社群媒體看到某些貼文、照片與影像的推薦演算法。
此外,法案也對準生成式AI,規定ChatGPT等AI工具產生的文本或影像,必須蓋上「AI生成內容」標籤,以免遭到濫用散布謠言。
加國進入二讀 通過將祭罰款徒刑
加拿大政府去年六月提交C-27號草案,內容包括隱私權制度的更新及新增「人工智能及數據法案」(AIDA)。該草案規範AI設計、開發、使用與提供行為,提高消費者隱私保護。法案目前在國會二讀階段,預計今年秋天經國會委員會修訂後,才會交付下議院進行最終表決。
AIDA採用類似歐盟「人工智慧法案」方式,建立適用於「高影響力」AI系統的規範。所有公司將被要求評估旗下AI工具是否屬於「高影響力」系統,若是就必須制定措施,以識別、評估和減輕使用該AI系統可能導致的傷害或有偏見輸出的風險。違反AIDA的罰則主要為按公司或個人收入衡量,公司最高可處以一千萬美元或全球總收入百分之五的罰款,個人最重可處五年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