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警建議 第三方支付 特許制管理
聯合報/A3版/焦點
記者蔣永佑、李奕昕╱台北報導
2023年8月24日
人氣: 475
網路交易
國人個資頻頻外洩、淪為詐團所用,尤其數位部輕忽個資保護、對電子支付等新型態工具更無意負監管責任,都是檢警在辦案過程中,屢屢質疑數位部為何是「打詐國家隊」的三大戰犯之一。檢察官建議,數位部打算推動的第三方支付業者登錄制仍顯消極,數位部可與金管會採取更強硬的手段,最好就是直接以特許制管理。
刑事局統計數據顯示,愈來愈多類型的詐騙案件與電子支付有關。檢方也指出,詐騙案件的增加,一方面是電商的個資外洩、遭詐團利用當作電支帳號;此外,民眾因使用電支造成個資外洩而引發其他糾紛,很多都是數位部該管但未積極「監管」。
官警也說,數位部應督促平台強化資安,並加強過濾聊天系統的可疑LINE ID、QR Code及釣魚網址,若未落實,業管平台的各部會應依個人資料保護法開罰,「罰到痛為止」。
橋頭地檢署檢察官鄭子薇指出,現有電子支付業者僅十家,都是特許行業;但第三方支付沒有資本額門檻,沒有任何開業限制,目前已膨脹到一萬多家,每天都可以產生數十萬個虛擬帳號,承攬上百億的代收代付和資金流動,不少帳號都成為詐團的犯罪好幫手。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姜長志表示,第三方支付產生的虛擬帳號,透過假交易或人頭公司,都可使不法分子輕易達到替詐團或網路賭博集團洗錢的目的,他認為最好的解方就是將第三方支付納入特許制。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除贊成將第三方支付納入特許制管理外,他也建議,數位部擬推行的能量登錄制,對於未登錄的業者,將以洗錢防制法裁罰,不如採取更積極的預防措施,例如直接公布已登錄的業者名單,並通報所有銀行業,只要不在名單上的,就是拒絕來辦理登錄的,一律列為洗錢防制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