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被黑粉攻擊 國中直播主拒學難入眠


聯合報/A5版/生活
沈能元
2023年9月4日   人氣: 668  

網路霸凌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

二○二一年健保就醫資料顯示,十五歲至卅歲族群,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達廿九點二萬人,且逐年增加,專家分析網路直播、社群媒體普及為重要原因。例如一名十三歲國中生,國小就經營IG、直播,粉絲數萬人,近幾個月卻遭「黑粉」留言攻擊而難以入眠,因拒學被學校列為諮商對象。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說,直播主在經營自媒體初期較能吸引粉絲,但一、兩年後,會惡意抹黑明星、直播主的「黑粉」變多,就須承受負面評價;若加上課業壓力,易陷入焦慮、憂鬱等深淵。

 

羅惠群談到一名國中生,白天上課、晚上直播,流量與收入都不錯,因遭「黑粉」留言攻擊而失眠、焦慮,嚴重打亂生活作息;該個案不想上學、經常缺課,學校才啟動輔導機制。

 

該個案接受心理諮商後發現,在網路直播,被粉絲讚美簇擁,現實生活中卻須承受來自學校及父母等沉重壓力,因而「不清楚自己是誰、不清楚自己要扮演那種角色」。如此迷惘使個案出現罪惡感、自責等矛盾心理,開始鑽牛角尖,出現睡不好、吃不下、頭痛等身心焦慮症狀,幾乎一直躺在床上,被家長責罵,心情更糟,形成惡性循環。

 

羅惠群指出,如何在直播主及學生角色取得平衡,這是治療的重要課題,該個案除用藥、心理諮商,父母、老師、周遭朋友也需提供協助,與個案重新連結,給予關心、支持,進而增強個案心理韌力。

 

相關文章

認識網路霸凌

傳統上,霸凌(bullying)指的是出現在校園中、青少年族群間長期蓄意的攻擊行為,例如恃強凌弱、譏諷辱罵、以大欺小的行為。這種欺壓行為對許多正處於人格發展階段的受害學童與青少年帶來極大的傷害。

數位性別暴力

現實世界中充斥許多性別衝突、性別歧視、性別暴力,甚至是性犯罪,而現今網路帶來的資訊便利與匿名虛擬特性,使得這些性別問題成為網路世界下極富爭議的戰場之一。人們在瀏覽網路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必須隨時注意那些隱藏的惡意與陷阱,有時一不注意,自身也會成為那些霸凌和犯罪的共犯。

相關影片


被偷走的那些影像

刪除不了的是回憶

我看你,你看他,他看她

湖中女神的困擾

返回網路霸凌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