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辦幫你討回受詐款?小心詐騙新招
聯合報/A8版/財經要聞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2023年11月15日
人氣: 306
網路交易
詐騙手法不斷翻新,金管會官員昨天表示,近來發現「代辦追索」的新型態詐騙,由不法分子代詐騙被害人申請返還警示帳戶剩餘款,近一個多月來金管會接獲近百件陳情案。官員提出「要報案,不代辦」的「六字訣」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免得被詐騙集團「二度傷害」。
據了解,這類代辦詐騙通常都是透過網路尋找詐騙受害人,包括誘使受害人說出遭詐騙的金額,判斷是否為「肥羊」,而刑事警察局也已接獲數件這類案件。至於詐團最常用的偽裝身分包括國際律師、國際駭客、國際打擊詐騙組織以及國際刑事組織。
至於這類詐團的手法不外乎聲稱自己是很厲害的駭客,能駭進銀行帳號幫受害人討回受詐款項,也有詐團聲稱自己服務於國際打擊犯罪或國際刑事組織,謊稱已幫受害者討回款項,「但要先繳一筆保證金才能領款」。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昨說,民眾若遭到詐騙,一定要牢記「要報案,不代辦」,千萬不要誤信第三人可追回款項。若民眾遭詐騙後希望把匯到警示帳戶的錢追討回來,就得出示兩項文件,分別是刑事案件的報案三聯單,以及「切結書」,切結若申請內容不實導致銀行受損,會有法律承擔責任。
銀行局也提醒,民眾遭詐時必須先立案,接下來警方會了解金流流向,若款項來得及阻擋,就會依規定幫民眾追回受詐款項。
童政彰表示,這些代辦業者都拿著受害人的「委託書」來找金管會,希望金管會能交付銀行,把詐款匯出,但金管會發現來的都是同一群追索人,因此有所警覺;提醒民眾不要上當,若需要尋求返還警示帳戶剩餘款項,不要透過第三人代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