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路邊目睹教養衝突 別錄影上網公審


聯合報/A5版/話題.專題
記者陳宛茜、鄒尚謙╱台北報導
2023年11月14日   人氣: 272  

網路隱私

在公共場所經歷教養衝突的家長,近七成希望旁人忽略哭鬧中的孩子,因家長面臨極大心理壓力時,可能做出錯誤判斷。專家建議民眾雖可關心,但千萬不要私自拍攝過程並上網公審,恐對孩子造成難以抹滅傷害。

 

兒盟「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經驗調查」也顯示,五成三家長希望旁人不要白眼或表情不耐煩,也有四成七受訪者盼旁人不要批判干涉管教的家長。

 

教養作家彭菊仙透露,她曾在住家中庭目睹一位母親怒吼就讀國小低年級的孩子,眼見媽媽愈罵愈生氣,彭菊仙擔心孩子的自尊心會被毀掉,便先把孩子帶到一旁,告訴孩子「我明白你很難過與生氣」,接著走到媽媽身邊說,「你辛苦了,你一定有你的苦衷和理由」。

 

這位母親一聽便大哭,原來她過著丈夫不理家庭的「偽單親」生活,一人打拚很辛苦,因此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後來就哭著跟孩子道歉。

 

彭菊仙提醒,家長打罵小孩可能有其隱情和苦衷,但網路時代流行「路見不平、PO上網公審」,往往還沒了解事件脈絡時,反而帶風向將家長「往死裡打」,不僅對大人不公平,小孩受虐影像在網路轉傳,對成長過程也有影響。

 

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家長情緒不穩時,不建議旁人介入或評論,恐怕會引起更多暴力情緒;若家長真動手打小孩,建議直接通報一一三家暴專線,或是報警。

 

三軍總醫院研究副院長葉啟斌則提出「了解情況、視狀況處置、必要時離開現場」三大解方。先理解孩子吵鬧背後原因,評估自身是否能協助;若孩子受挫能力較低,處於過度反應,應先觀察父母是否也有類似體質,一旦受到言語刺激,可能引起更多情緒反應,建議先離開現場。

 

相關文章

誰正在看著你? 網路世代的個資與隱私

現今的世界有著各式的網路服務、社群平台、應用程式,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臨,你在上網的時候是否曾想過: 誰正在看著你?誰可以看到你瀏覽過什麼網頁?點擊過什麼連結?為什麼你才剛搜尋完一個商品名稱,其他網頁就推播給你相關的廣告? 也許你覺得你的個人資料沒什麼,但你是否有想過這些資料可以用來做什麼?別人拿到你的個人資料會對你造成什麼影響?

社群網站上的隱私重要性

現代人在社群網站上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在社群網站上秀出自我,但是如果沒有妥善做好隱私方面的設定的話,這些公佈在社群網站上的資訊與內容,可能會成為跟蹤騷擾或網路霸凌的禍端。除此之外,即時通訊軟體幾乎都是親友間的聯絡,如果在即時通訊平台上進行詐騙,取信程度和成功率都更高,不可不小心。

相關影片


資料保護小叮嚀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

變身情人

返回網路隱私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