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按讚與推噓文前,多思考幾秒


聯合晚報/A2版/話題
udn報訊
2015年4月24日   人氣: 3732  

網路霸凌

因為網路的興起,「網路霸凌」不但成了個新興名詞,更是普遍的社會常態。終於有人因為這個畸形的現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讓大眾開始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與傳統霸凌不同,網路霸凌最大的特性,來自於霸凌者的匿名性。這使得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地位更不平等,隔著電腦,霸凌者很可能與被霸凌者無直接關係,或有關係卻不用負責而更加肆無忌憚,加深了網路霸凌造成的傷害。

要制止網路霸凌現象,老生常談,只能靠「自律」和「他律」。他律指的是從法制面去規範,南韓曾經立法推動網路「實名制」,卻被判決違憲,「他律」說來簡單,卻極難找到與言論自由的平衡點;且「他律」畢竟慢了好幾拍,即使立法修法,也只是亡羊補牢。

釜底抽薪之計,還是只能靠「自律」。網路霸凌常被忽略的另一個特性,是藉由群體造成輿論,再經過輿論造成對霸凌者的傷害。發動網路霸凌的,很可能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卻因為旁人看熱鬧、落井下石的不健康心態,助長了霸凌者的氣焰,從而將網路霸凌效果極大化。

網路霸凌的大本營,莫過於PTT和臉書,任何人只要註冊,就可以透過這兩個平台發動人身攻擊。而取決這些「霸凌文」網路聲量大小的指標,就是PTT的「推噓文」和臉書的「按讚數」。推噓文很簡單,只不過是一行貼文;按讚更容易,不過就是滑鼠的一個指令。只是對當事人所造成的負面效果,卻遠超過做這些簡單的動作的成本。

因此最簡單的「網路自律」方法,就是在這些網路平台上,無論推噓文或者按讚前,能多想想幾秒鐘:這篇文章到底有幾分真實?對於當事人的傷害,是否合乎比例原則?能讓別有用心的霸凌者唱獨腳戲,網路霸凌的傷害就能降低許多。

 

相關文章

認識網路霸凌

傳統上,霸凌(bullying)指的是出現在校園中、青少年族群間長期蓄意的攻擊行為,例如恃強凌弱、譏諷辱罵、以大欺小的行為。這種欺壓行為對許多正處於人格發展階段的受害學童與青少年帶來極大的傷害。

數位性別暴力

現實世界中充斥許多性別衝突、性別歧視、性別暴力,甚至是性犯罪,而現今網路帶來的資訊便利與匿名虛擬特性,使得這些性別問題成為網路世界下極富爭議的戰場之一。人們在瀏覽網路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必須隨時注意那些隱藏的惡意與陷阱,有時一不注意,自身也會成為那些霸凌和犯罪的共犯。

相關影片


被偷走的那些影像

刪除不了的是回憶

我看你,你看他,他看她

湖中女神的困擾

返回網路霸凌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