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按讚與推噓文前,多思考幾秒

網路霸凌

聯合晚報/A2版/話題
udn報訊
2015年4月24日   人氣: 3764

因為網路的興起,「網路霸凌」不但成了個新興名詞,更是普遍的社會常態。終於有人因為這個畸形的現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讓大眾開始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與傳統霸凌不同,網路霸凌最大的特性,來自於霸凌者的匿名性。這使得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地位更不平等,隔著電腦,霸凌者很可能與被霸凌者無直接關係,或有關係卻不用負責而更加肆無忌憚,加深了網路霸凌造成的傷害。

要制止網路霸凌現象,老生常談,只能靠「自律」和「他律」。他律指的是從法制面去規範,南韓曾經立法推動網路「實名制」,卻被判決違憲,「他律」說來簡單,卻極難找到與言論自由的平衡點;且「他律」畢竟慢了好幾拍,即使立法修法,也只是亡羊補牢。

釜底抽薪之計,還是只能靠「自律」。網路霸凌常被忽略的另一個特性,是藉由群體造成輿論,再經過輿論造成對霸凌者的傷害。發動網路霸凌的,很可能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卻因為旁人看熱鬧、落井下石的不健康心態,助長了霸凌者的氣焰,從而將網路霸凌效果極大化。

網路霸凌的大本營,莫過於PTT和臉書,任何人只要註冊,就可以透過這兩個平台發動人身攻擊。而取決這些「霸凌文」網路聲量大小的指標,就是PTT的「推噓文」和臉書的「按讚數」。推噓文很簡單,只不過是一行貼文;按讚更容易,不過就是滑鼠的一個指令。只是對當事人所造成的負面效果,卻遠超過做這些簡單的動作的成本。

因此最簡單的「網路自律」方法,就是在這些網路平台上,無論推噓文或者按讚前,能多想想幾秒鐘:這篇文章到底有幾分真實?對於當事人的傷害,是否合乎比例原則?能讓別有用心的霸凌者唱獨腳戲,網路霸凌的傷害就能降低許多。

回到焦點新聞列表   列印   頁首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另開新視窗) 最後更新: 2023/3/23 | 網站瀏覽人數: 8006042
創用 CC 標誌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另開新視窗) TWCA SSL 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