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素養小知識 : 網路識讀
照片型社群軟體很可怕?家長免驚,安全4步驟引導孩子上網!
全民資安素養網
2022年3月10日
人氣: 1844
網路識讀
你有聽過「老人才用臉書」這種說法嗎?Facebook、Twitter等曾經是年輕人熱愛的社群軟體,但隨著照片型社群軟體的普及,吸引更多青少年喜歡泡在以照片或短影音為主要內容的社群軟體上。
過去便有調查發現: Instagram 臺灣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 740 萬人,其中更有 6 成使用者是介於 15~34 歲間年輕族群。
影響自信、造成憂鬱,光鮮人生背後的陷阱
照片型社群軟體(如Flickr、Instagram)是一個以視覺呈現的社群平臺,吸引許多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美美的自拍、好吃的美食,然而,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經營,卻可能潛藏著負面影響。
最近,《華爾街日報》揭露臉書內部文件中提到,有些青少年認為照片型社群軟體增加了焦慮和憂鬱率,更有超過 40% 的用戶認為因此感覺自己缺乏吸引力。
「看到別人的美好因而覺得自己更加不足」的比較心態,為青少年身心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甚至有不少曾經出現自殺念頭的青少年(13% 英國用戶、6% 美國用戶),將自殺念頭的源頭歸於照片型社群軟體。
跟照片型社群軟體不熟怎麼辦?教學指南來啦!
身為家長可能會因此感到擔憂,卻又感覺不夠熟悉照片型社群軟體的生態,該怎麼辦呢?兒福聯盟的調查中便發現,有 41% 的兒少認為父母的網路安全教育不實用。別擔心,就讓我們跟著兒福和 Instagram 合作推出的「Instagram 家長指南」一起 update 資訊吧!
首先,所有該做的事情總共可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警覺(BE-AWARE)、探索(EXPLORE)、約定(AGREE)、教導(TEACH)。
首先,「警覺」指的是家長需要與孩子一起了解使用 IG 時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其中,風險又可歸類為兩大方向:網路誘拐者、網路色情陷阱。
需要讓孩子知道在網路分享的一切文章、圖片、影片都會在網路上流傳,非常難移除;而拍攝、製造私密照又可能會帶來怎樣嚴重的後果。
在了解風險後,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操作,去進行相關隱私設定,例如:將帳號設為不公開,規範內容僅能顯示給認識的人;設定摯友清單,只跟好友分享心情等等。
再來則是要「探索」,透過詢問與討論了解孩子的行為。在了解之後,便能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上網的「約定」,約定的內容應該包含:
- 時間控制
- 適合用的網站及程式
- 自己的行為可能的影響以及該如何負責
- 確認可以安全分享的資訊
- 應該去尋求協助的對象
而「教導」則是需要不斷進行的,應依循網路安全的守則,包含了「Keep it privacy」重視個資、「Keep it friendly」維持網路禮儀等等。
想要避開陷阱?從建立真實形象開始
以上的四個步驟,相信可以提供家長們指導方向!但孩子們終究有長大的一天,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自己的保護之下。因此,必須提醒孩子一項更根本的道理——永遠不要被對方網路上建立的華美形象欺騙,只要做好相關準備,就能降低許多交友上的風險。
首先,我們應該謹慎挑選社群軟體,不要用「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傳訊給你」的App,應該要在雙方都合意的情況下再交換訊息。
下載App 後,一定要注意其中的地理位置設定授權,盡量不要讓陌生人能定位出你的所在地。
再來,為社群軟體特別找一張照片吧!不要用跟其他社群軟體一樣的照片,避免有心人士以圖搜圖找到你的真實資訊。
最後,所有個人資料應避免公開的放在社群軟體上,包括:全名、電話、FB帳號、LINE ID 或居住地址等等。
積極參與、避免遺憾,讓各種資源助你一臂之力!
想要讓孩子避開陷阱,家長一定要做一位積極的參與者,不應忽略他們使用網路的情形。此外,現在也有非常多的相關資源可以助家長們一臂之力,比如說衛福部與民間單位合作提供的:
當然,也可以閱讀完整的 IG 家長指南:這裡讀。
有了這些資源,相信你也能陪著孩子正確使用社群軟體。
參考資料來源:
Instagram 攜手兒盟發布家長指南,4 步驟培養安全網路使用習慣(2021-08-20,陳冠榮/科技新報)
台灣IG月活躍用戶數已近三分之一人口!亞瑞特數位社群行銷執行長黃逸旻:用這5招提高粉絲數(2018-10-02,蘇思云/Cheers雜誌)
早知Instagram是毒品?臉書內部文件: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2021-09-26,科技新報/遠見雜誌)